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1)-2020天津医疗卫生--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51)-2020天津医疗卫生
2025-07-11 0条评论
小笋芽将会介绍医学基础知识试题,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6)-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哪种免疫现象不是由T细胞介导的主要细胞免疫现象()《医学免疫学》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调理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2. 某药半衰期为6小时,一天用药4次,几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为()《药理学》
A.0.5天
B.1天
C.1.5天
D.2.5天
3. 尿三杯实验中三段均为血尿提示病变在()《诊断学》
A.后尿道
B.膀胱颈部
C.膀胱三角区
D.肾脏
4.奇脉见于()《诊断学》
A.心包积液
B.胸腔积液
C.胸腔积气
D.肺气肿
5.有一长期吸烟的患者,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黏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病理学》
A.气管黏膜上皮鳞状化生
B.痰中混有食管上皮
C.痰中混有口腔上皮
D.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6.患者,女性,50岁。不慎摔倒致左股骨骨颈骨折,卧床治疗7天后出现胸闷、气短而咯血,X线检查显示灶性肺不张,导致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是()《病理学》
A.肺动脉空气栓塞
B.肺动脉脂肪栓塞
C.脑动脉空气栓塞
D.肺动脉血栓栓塞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补体的生物学意义的知识点。(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C3b、C4b、iC3b等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这种调理吞噬的作用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B细胞介导的淋巴免疫(B对,ACD错,本题选择B)。
2.【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的知识点。(2)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1个半衰期。药物可从体内基本消除。反之,若按固定剂量、固定间隔时间给药,或恒速静脉滴注,经4~5个消除半衰期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本题6小时×4个半衰期=24小时=1天(B对,ACD错,本题选择B)。
3.【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常见症状-血尿的知识点。(2)异常将全程尿分段观察颜色如尿三杯试验,用三个清洁玻璃杯分别留起始段、中段和终末段尿观察,如起始段血尿提示病变在尿道;终末段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的前列腺和精囊腺;三段尿均呈红色即全程血尿,提示血尿来自肾脏或输尿管(D对,ABC错,本题选择D)。
4.【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体格检查-一般检查的知识点。(2)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一方面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人肺循环的血量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肺循环受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也减少。这些因素形成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故又称“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或心脏的缩窄(A对,BCD错,本题选择A)。
5.【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化生的知识点。(2)鳞状上皮的化生:被覆上皮组织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最为常见。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A对,BCD错,本题选择A)。
6.【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栓塞的知识点。(2)循环血流中出现较大脂肪滴并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这些损伤可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创伤性脂肪栓塞时,脂肪栓子从静脉入右心腔,再到达肺,直径大于20mm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直径小于20mm的脂滴栓子可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至左心达体循环的分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栓塞(B对,ACD错,本题选择B)。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诊断学试题解析(2022.1.4)
1. 全腹膨隆,腹外形随体位而改变,见于:
A.肠梗阻
B.肥胖症
C.腹腔积液
D.人工气腹
2. 腹壁揉面感多见于:
B.肝脾破裂
C.结核性腹膜炎
D性胆囊炎
3. 小肠梗阻时,其蠕动波常出现在:
A.上腹部
B.下腹部
C.左侧腹部
D.脐部
4.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腹部视诊常见:
A.紫纹
B.白纹
C.淡红色纹
D.蓝黑色色素沉着
5. 无痛性胆囊肿大伴进行性黄疸患者,应首先考虑:
A.胆囊炎
B.胆囊结石
C.胰腺炎
D.胰腺癌
6. 诊断肝包虫病具有特殊意义的体征是:
A.肝大
B.肝震颤
C.肝区触痛
D.腹腔积液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外形的知识点。(2)①腹腔积液临床上也称为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为蛙腹。侧卧或坐位时,因液体向下移动而使腹下部膨出(C对)。②腹内积气多在胃肠道内,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移动体位时其形状无明显改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A错)。③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移动体位时腹部形状无明显改变(D错)。肥胖症可引起全腹膨隆,腹部呈球形或椭圆形(B错)。故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腹部触诊的知识点。(2)①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AB错)。②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铺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柔初感(C对),此征亦可见于腹膜转移癌。③局部腹壁紧张常见于腹内脏器炎症波及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D错),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肠蠕动波的知识点。(2)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D对),严重梗阻时,胀大的肠袢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于腹中部,组成多层梯形肠型,并可看到明显的肠蠕动波,运行方向不一,此起彼伏,全腹膨胀。结肠远端梗阻时,其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如果发生了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故本题选D。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视诊中腹纹的知识点。(2)①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断裂所致,呈银白色条纹,可见于肥胖者或经产妇女(B错)。②妊娠纹出现于下腹部和髂部,在妊娠期呈淡蓝色或粉红色,产后则转为银白色而长期存在(C错)。③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征象,出现部位除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A对)。故本题选A。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胰腺触诊检查的知识点。(2)①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均会出现右上腹疼痛(AB错)。②急性胰腺炎常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常无黄疸(C错)。③胰腺触诊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癌发生于胰头部者(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库瓦西耶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D对)。故本题选D。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腹部检查-肝脏触诊的知识点。(2)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肝囊肿表面片刻,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肝震颤见于肝棘球蚴病(也称肝包虫病)。其发生机制为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B对)。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棘球蚴病)等(A错)。故本题选B。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1)-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ARF的中心环节是()《内科学》
A.肾小管原尿返回
B.肾小管阻塞
C.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GRF降低
2. 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外科学》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3. 某患者甲状腺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生理学》
A.缺乏Fe2+
B.缺乏因子Ⅷ
C.缺乏因子Ⅲ
D.纤溶活跃
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病理学》
A.新月体性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5. 男,58岁,干咳,痰中带少许血丝半年。患者自幼吸烟。查体:左胸廓饱满,左胸腔穿刺抽出血性胸水500ml。X线示左下肺周边有一3cm×5cm大的边界不清致密影。其诊断最大可能是()《病理学》
A.肺结核
B.肺脓肿
C.支气管扩张
D.周围性肺癌
6. 尸检发现肾脏肿大,包膜易剥,表面光滑,呈红色,可见小出血点,切面皮质增厚,皮髓分界尚清,该肾病变最可能是何种炎症()《病理学》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炎
C.出血性炎
D.增生性炎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内科学-急性肾损伤的知识点。(2)ARF(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RF)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D对,ACD错,本题选择D)。
2.【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外科学-外科病人的体液调节和酸碱平衡失调-体液失调的代谢的知识点。(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以很不明显,特别是当病人伴有严重的细胞外液减少时。这时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缺水、缺钠所致的症状。但当缺水被纠正之后,由于钾浓度被进一步稀释,此时即会出现低钾血症之症状此外,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每移出3个K+,即有2个Na+和1个日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D对,ABC错,本题选择D)。
3.【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生理性止血的知识点。(2)纤溶活跃,导致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致出血(D对,ABC错,本题选择D)。
4.【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的知识点。(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变由免疫复合物引起,临床简称急性肾炎。本型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型肾炎主要由感染引起。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为最常见的病原体(B对,ACD错,本题选择B)。
5.【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知识点。(2)周围型肺癌:此型起源于肺段或其远端支气管,在靠近肺膜的肺周边部形成孤立的结节状或球形癌结节,直径通常在2~8cm,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该型占肺癌总数的30%~40%,发生淋巴结转移常较中央型晚,但可侵犯胸膜。肉眼观,病变的支气管可呈囊状或筒状扩张,病变可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也可累及双肺,以左肺下叶最多见。
6.【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的知识点。(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理表现: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切面见肾皮质增厚(D对,ABC错,本题选择D)。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1)-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ARF的中心环节是()《内科学》
A.肾小管原尿返回
B.肾小管阻塞
C.肾毛细血管内凝血
D.GRF降低
2. 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外科学》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3. 某患者甲状腺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生理学》
A.缺乏Fe2+
B.缺乏因子Ⅷ
C.缺乏因子Ⅲ
D.纤溶活跃
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病理学》
A.新月体性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5. 男,58岁,干咳,痰中带少许血丝半年。患者自幼吸烟。查体:左胸廓饱满,左胸腔穿刺抽出血性胸水500ml。X线示左下肺周边有一3cm×5cm大的边界不清致密影。其诊断最大可能是()《病理学》
A.肺结核
B.肺脓肿
C.支气管扩张
D.周围性肺癌
6. 尸检发现肾脏肿大,包膜易剥,表面光滑,呈红色,可见小出血点,切面皮质增厚,皮髓分界尚清,该肾病变最可能是何种炎症()《病理学》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炎
C.出血性炎
D.增生性炎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内科学-急性肾损伤的知识点。(2)ARF(急性肾衰竭)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RF)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D对,ACD错,本题选择D)。
2.【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外科学-外科病人的体液调节和酸碱平衡失调-体液失调的代谢的知识点。(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以很不明显,特别是当病人伴有严重的细胞外液减少时。这时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缺水、缺钠所致的症状。但当缺水被纠正之后,由于钾浓度被进一步稀释,此时即会出现低钾血症之症状此外,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一方面K+由细胞内移出,与Na+、H+的交换增加(每移出3个K+,即有2个Na+和1个日移入细胞内),使细胞外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D对,ABC错,本题选择D)。
3.【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生理性止血的知识点。(2)纤溶活跃,导致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致出血(D对,ABC错,本题选择D)。
4.【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的知识点。(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变由免疫复合物引起,临床简称急性肾炎。本型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本型肾炎主要由感染引起。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为最常见的病原体(B对,ACD错,本题选择B)。
5.【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知识点。(2)周围型肺癌:此型起源于肺段或其远端支气管,在靠近肺膜的肺周边部形成孤立的结节状或球形癌结节,直径通常在2~8cm,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该型占肺癌总数的30%~40%,发生淋巴结转移常较中央型晚,但可侵犯胸膜。肉眼观,病变的支气管可呈囊状或筒状扩张,病变可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也可累及双肺,以左肺下叶最多见。
6.【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的知识点。(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理表现: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切面见肾皮质增厚(D对,ABC错,本题选择D)。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51)-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用呋塞米利尿属于哪种药理效应:
A.兴奋
B.抑制
C.中和
D.解毒
E.没有影响
2. 在治疗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不良反应是: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3. 可以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是:
A.最小有效量
B.最大有效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有效量
E.半数致死量
4.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是:
A.激动药
B.拮抗药
C.增敏药
D.脱敏药
E.拮抗药
5. 影响药物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性别
C.遗传
D.药物相互作用
E.疾病状态
6. 不属于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A.耐受性
B.耐药性
C.依赖性
D.停药症状
E.毒性
【 参考答案及解析 】
1.【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理效应的知识点。(2)药理效应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例如,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呋塞米增加尿量均属兴奋(A对);阿司匹林退热和吗啡镇痛均属抑制(B错)。
2.【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作用两重性-不良反应的知识点。(2)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①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是药物本身固有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A对)。②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③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④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⑤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BCDE都错,故选A)。
3.【参考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效应与剂量的关系-治疗指数的知识点。(2)①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C对)。②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A错)。③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B错)。
4.【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激动药的知识点。(2)①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A对)。②拮抗药: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均属于拮抗药(B错)。
5.【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机体因素的知识点。(2)机体因素包括: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等。②药物因素: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
6.【参考答案】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的知识点。(2)①耐受性:为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②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③依赖性:依赖性指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生理依赖性也称躯体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产生身体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即停药后患者只表现主现不适,无客观症状和体征。④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患者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
版权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1)-2020天津医疗卫生--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51)-2020天津医疗卫生
本文地址:https://www.xsunya.com/news/16612.html
标签:
- 本站介绍
-
小笋芽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 搜索
-
- 同类文章
-
- 最新文章
- 热门文章
- 随机阅读
- 随机tag
- 友情链接
-